我是设计师

我在寻找

优质客户资源

与可靠合作平台

加入申请

我有设计需求

我在寻找

优秀创意人

与高效服务商

合作咨询
合作咨询
提交
加入申请
提交
信息提交成功,FM.小秘书正在争分夺秒向你飞奔过来~
确认
资深家纺设计师 宫海龙 | 150人访谈计划

资深家纺设计师 宫海龙 | 150人访谈计划


城心访谈(第十九期)
宫海龙
资深家纺设计师


编者按:
在广袤的繁星下
在人间的烟火里
在高楼耸立的钢铁森林中
在忙碌了一天的脚步指向的方向尽头
——那是奔波的归宿,是名为“家”的柔软。
而为这处柔软增色添彩的,正是家纺设计。


        他选择了这样一份工作:为奔波的年轻人提供柔软的归宿,为温馨的家庭增添舒适的氛围,为平淡的生活渲染精致的色彩,并且一坚持就是二十年,而后将这二十年的青春谱写进了中国家纺设计简史,并浓缩在了本期访谈里。


▲宫海龙 2018年于法兰克福


▍讲述一下您的学习经历吧。


2000年7月,毕业于乳山幼儿师范学校中专美术专业。
2001年11月,全国家纺产品设计进修。
2011年7月,美国家纺设计与管理高级研修班。
2012年12月,从设计营销到品牌战略高级研修班。
2019年1月,修完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2011年美国家纺设计与管理高级研修班


▍ 从业二十年,相信这段时间里家纺设计行业一定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吧。
        2000年,刚开始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恰好是家纺产品转型,国家体制也在转型的阶段。在这之前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抽纱品,以手工为多。特别是手工台布,当时国内人工极其便宜,而这个产品在欧洲有很大一部分却是当时传统婚嫁用的高级陪嫁品之一。这些产品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市场好到客人还没有见到产品,就先下订单后确认花稿。文登云龙绣品集团是这个行业的代表企业,出了当时闻名全国的百带丽、雕玉龙、巧连目等名优产品,也造就了中国十大工艺美术大师之一王殿太大师。
        2000年以后,由于市场婚嫁产品变化、劳动力成本上涨,这些产品大多数迁移到越南等地区生产制作。但外贸家纺整体市场并没有因此而没落,恰恰是在这个时间段,开始了更蓬勃的发展。之前外贸出口体制上有很多限制,国外的客人都是通过香港再找到内陆的外贸进出口公司,外贸出口的产品也有严格的配额限制。就在这个时期,伴随着集体企业改制,市场开始逐渐活跃,经济环境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外贸家纺私营企业逐渐开始活跃并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产品线不断的在拓展,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婚嫁抽纱产品等,功能更多、外观更时尚的家纺产品层出不穷。国外的买家也已经不完全需要按照传统的供应链结构一层一层地找到我们的家纺生产工厂,这一变化给国内产业带来了很多新鲜的市场信息,带动了国内产品设计开发的飞速转型与发展。
        传统抽纱时期设计,完全是手工绘制,设计强调的是严谨和精美。而伴随电子信息化的推进,沟通工具和生产工具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家纺设计师开始更多的使用电脑制图,设计的风格、工艺和产品也开始多样。国内的设计师开始更多的走出国门,到市场上去看,到国际的展会上去看。而国外的设计师也更多的开始深入到我们的纺织企业,了解生产工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


▲2007年于伦敦


▲2008年法国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


▲2008年于法国



▲2008年于瑞典哥德堡


        如今的中国纺织企业依旧在全球的纺织产品供应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单纯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不明显,但中国的供应链体系非常完善。中国企业也开始注重打造自己的国际品牌。设计合作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每年的法兰克福展,中国商人成了国外设计公司非常欢迎的主要客户群体。也有中国的纺织设计团队开始参展推销自己的设计作品。家纺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10伦敦设计中心


▲2012年于德国



▲2012年 曼彻斯特


▲2012年于英国


▲在克利瑟罗


        刚参加工作时,只能通过看产品来感受外国人喜欢什么。比如通过在工厂里看以往成交的产品,看客户提供的图稿以及一些画册杂志上的产品等等,大家反复的去推敲和琢磨新的产品应该怎样进行自主设计。
        后来公司经营发展了,开始让设计师走出去,通过拜访客户,到南方市场和参加国内专业展览会,看到工厂外面的世界,也看到很多对比。到了新的公司后,因为公司需要设计师到国外出差,2007年初,我第一次被外派出国,到了伦敦和曼彻斯特,领导带着我们拜访客户,在市中心商业街的市场采风,对我触动很大。后来我先后住过英国小镇,到过法国、德国、瑞典的一些主要城市,看过一些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也参观了一些企业,感受到欧洲不同国家的异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也了解到了国外品牌的产品设计和陈列销售的相关知识,体验了国外的一些生活环境和文化,对我个人在西方产品设计美学认知上的影响很大。



▲2018年于法兰克福


▲每次去法兰克福都会光顾的书店


▲在法兰克福遇到正踩缝纫机的外国友人


▍您做过的产品设计有哪些呢?

        说一个主要的创作经历吧,大致从2012年开始,我给德国OTTO集团旗下的英国某品牌创作中国风系列,最初的花稿完全是在买手的指引下完成的,因为当时自己已经做了十多年外贸了,反而不太敢相信英国可以接受这么东方的产品了。从第一个花稿成功了之后,每个季节我都会参与中国风系列的产品设计开发,也成了每年订单的必选项目。




▲第一款中国龙系列


▲东方金调


▲在东方金调基础上开发的英蓝系列


▲第一代孔雀







▲第二代孔雀
 


       考虑了当时在不同时期流行的花卉元素,因为成本问题,第二代产品做了很多省略。




▲仙鹤


        因为客户消费群体定位为中老年人,所以风格比较传统。
▍您欣赏的艺术家、设计师是谁呢?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9世纪英国设计师,自学成才的国际巨匠。他设计制作和监制的家具、纺织品、花窗玻璃、壁纸以及其它各类家居装饰品引发了1880—1910年间的工艺美术运动,一改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流行品位。他崇尚“自然”,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通常采用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和庄重的风格,颇有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
        他标志性的以自然为主题的印花如“柳树枝”(Willow Bough)、“草莓小偷”(Strawberry Thief)等广泛地运用在墙纸、纺织品、刺绣品甚至书籍设计中。


威廉·莫里斯

19世纪英国设计师、诗人、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及自学成才的工匠,亦是拉斐尔前派的重要成员。


▲Willow Bough


▲Strawberry Thief


▲Fruit wallpaper, William Morris, 1865 – 66, England. Museum no. E.2210-1913.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Cray, furnishing fabric, William Morris, 1884, England. Museum no. CIRC.82-1953.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 您主张的艺术设计观点是?
        做产品设计一定要不断的学习、了解艺术和人文,创作出一些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这是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也是设计师修养的体现。但同时产品也应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产品作为给消费者提供使用价值的产物,需要结合其实际定位,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把所有的产品都当做自己的一件艺术品去做。
▍ 您做家纺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呢,遇到过哪些困难?

        一开始更多的是想找到一份与自己美术专业对口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才慢慢的越发喜欢上这个岗位。刚工作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发现实践和理论差距太大了,就是感觉之前学到的美术知识、技能与产品设计的关联不大,感觉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一些东西很难应用到产品中去,为此郁闷了一段时间。实践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比如产品认知差异,文化差异,观念和理念上差异等等。有时候需要完全放弃自我,去认真的聆听来自市场和上游的声音。当我走过这段瓶颈期后,才渐渐发现自己之前打下的美术基础是可以为设计锦上添花的,学到的很多知识在长期的工作中都是会用到的。
▍在您从业的二十年里,产品工艺发生过哪些变化呢?

        在过去的20多年的外贸家纺产品中,绣花工艺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最早的绣花都是手工来制作的,在上世纪80年代,行业里通过将老式的缝纫机进行改造,也可以用来绣花,虽然尚属于半人工状态,但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代抽纱刺绣图案(图片来源网络)


▲老式缝纫机(图片来源网络)


▲手绣结合小机绣(老式缝纫机)代表性产品(图片来源网络)


        在2000年后,国内开始大量引进电脑绣花设备,又一次对绣花进行了飞跃性质的改革。主体的设备是日本田岛绣花机,后来国内绣花设备厂的纷纷模仿,老式的缝纫机陆续被淘汰掉。绣花工艺从花型、配色、风格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电脑绣花设备(图片来源网络)


▲电脑绣花机机绣(图片来源网络)


▲大机绣(图片来源网络)
        名称来自于其制作设备体型巨大,我们称之为“大机”,性质上属于飞梭刺绣,国内最早引进的设备是瑞士苏拉(Saurer)公司生产的,因此业内也习惯叫苏拉机。


▲大机绣出的花边(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几年电脑自动化绣花设备进一步升级,开发出更多的工艺。像毛巾绣、锁链绣、绳绣、带绣、亮片绣、珠绣、激光贴布绣等等。


▲升级的电脑自动化绣花设备(图片来源网络)


▲绣花和亮片、亮珠的结合(左) 盘带绣(右)
(图片来源网络)


▲亮片绣(图片来源网络)


        现如今手绣仍旧被保存下来,发挥着机器不能替代的作用。


▲手绣(图片来源网络)


▍再分享一些作品和执行过程中的内容吧~

        分享一个德国OTTO集团旗下的英国某品牌的案例吧:


▲绣片修改时的照片




▲宝塔款成品




▲宝塔款细节


▲宝塔款的机器车间(旧)


▲机器车间新设备




▲做靠垫边流苏的设备


▲绣花机(图片来源网络)


▍您的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创作背后有哪些故事?

        以刚才谈到的中国风系列为例,从客户对此开始感兴趣之后,我就开始大量翻阅资料、做客户市场对比。我想知道客户为什么会确定这个方向,于是就看世界纺织史,看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的一些纪录片,留意国外影片里的一些东方文化镜头,以及在和英国人接触时留心他们在对待中国文化的接受态度。从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吧,我都会留意这件事情,经常去观察和思考,并用自己的感官去理解和体会。
▍ 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生过哪些趣事?

        首先谈一下中西方文化上存在的差异,说一件大约发生在2012年的事,客户提出来要在床品上设计猫头鹰元素。那个时候不能理解,因为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猫头鹰一直是“不祥之鸟”的象征,怎么能应用到床品上呢?翻阅资料后才了解,原来在西方人的文化里恰恰相反,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是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宠物。同样的东西在两种文化中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但现今的中国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变化和融合,现在的年轻人也能够接受“猫头鹰”了,服装和家纺上都出现了很多,大家也不再觉得不妥。


▲猫头鹰元素的应用(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提到年龄段上的差异,这个在国外同样也是存在的。我记得在2010年之前的谈判中,那时候外国客户里的商业主力也是年龄大的人偏多,有一次在展示一款绣了鸟的被套时,我们都觉得挺好,但客户直摇头,和我们解释:“鸟在英国是神圣的,不能这样随意的用在被套上……”而这些年市场变化的太多,消费主力也都年轻化了,设计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近几年的家居设计里,随处可以看到鸟的设计,年轻人非常喜欢。以前的经验逐渐过时,以前的规则也成了守旧。


▲鸟元素的应用(图片来源网络)


        我自身也有一个例子:刚工作那会儿,一身学生气,在设计的一款靠垫上用了心形图案,师傅看了直接就笑了:“这个太幼稚了!”后来自己也确实看到了,并没有这样的产品订单和需求,也就是说如果做了样品就白做了。但在10年后,外贸产品里竟然开始大量流行心形元素,一直还延续到现在。我想可能是学生气的那帮孩子长大了啊。


▲应用心形图案的床品(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件事情值得一说,也是2010年之前的谈判里,客户看到一些红色的产品,直呼:“No.No.No!This is Chinese Red.”那时候我就在想,难道国外不用红色?怎么见了红色就中国红。后来才领悟到这个词更多的是指设计的“土气”。与其说这是老外贬低我们,不如说这是个玩笑。后来当我慢慢走出去,见识了很多事情就理解了。中国红确实是中国的代表色,但如何把中国红做成高级色,还需要整个中国设计力量共同努力。


▲美国NATORI品牌的中国元素床品(图片来源网络)


        2008年奥运会,从我去欧洲的经历来看,这是一次分水岭,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08年之前,我收到过欧洲人的微笑和“moximoxi”,在法国展会上,准确的说是在展馆外面休息时,一个外国人看我们在拍照,主动要帮助我们拍照,拍完后非常礼貌的和我们丢下来了这句话,我们当时哈哈大笑,但是内心还是有点失落的。08年以后,有一次在英国,马路上擦肩而过的年轻小伙子和我打招呼:“您好”!在国外,我也越来越多的看到了中国元素的产品,中国正在经历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的设计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国元素在家纺设计上的应用(图片来源网络)


▍您对本地艺术设计圈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现代时尚之都。在青岛其实有很多纺织外贸企业,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国际上的流行趋势,也很自然带进来了很多国际时尚的影响。早些年出差比较多,能够明显对比出青岛人的穿衣时尚。现在青岛在向深圳学习,向新纪元跨步。青岛的设计也必能越做越好,希望青岛设计能够再渗透到方方面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您个人艺术实践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另外对热爱产品设计的年轻人给一些建议吧~
        在目睹了国外以及南方发达城市的设计及团队的发展后,我相信在我们山东,在我们青岛也会看到越来越多好的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出现。中国的室内软装,包括家纺产品,从设计的角度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将来能够创造出机会为国内的家纺消费贡献一份设计力量,把一些更美好的产品设计带给大家。
        如果你热爱产品设计,一定要坚持。最初的工作可能做起来比较辛苦,其实作为工作岗位来讲,设计和其它岗位没有什么不一样,许多经验需要到实践中去学习,这也是理论结合实践最有效的途径。
▍ 您对青岛设计师FM联盟有怎样的建议和期望?

        希望青岛设计师FM联盟越做越好!为设计师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形式,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年轻的设计师提供丰沃的土壤,助力老设计师走的更高更远。
写在最后: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兢兢业业二十年,这其中的乐与苦,一定只有本人能体味吧。
宫老师在访谈中多次强调坚持与躬身实践的重要性,在他所讲述的实践过程中,也足见他本人的勤勤恳恳与持之以恒。
在时间的洪流中,他历尽万千,初心不改。
欢迎加入青岛设计师FM大家庭
聚合设计力量~
青岛设计师 FM 联盟(QDFM)是由青岛设计师自发组织,一个为设计师提供学习、交流、合作、发展平台的组织性机构。于 2018 年 7 月 16 日建立,口碑相传,聚集资深设计师 400 余位。
QDFM 创建了青岛地区资深设计师、设计团队和相关领域的行业平台。通过线上作品及活动展示, 线下持续举办高端设计分享会的形式,聚合青岛设计力量。
· Frequently Meet 经常见面
我们跟其他大型设计平台最大的差异化就是我们生活在一小时生活圈内,通过平台组织的社交活动可以经常见面,面对面聊天就会碰撞出很多火花,促进更深入的合作。
· Family 一家人
聚沙成塔,众志成城,无私分享和付出,不抛弃不放弃,一家人互相帮扶,这就是 “家”的文化。加入FM大家庭,可以共享资讯,江湖救急,活动发起,项目合作,从此不再单打独斗。
· FM 发声频道
没有发声,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难争上流,通过大中小型分享会形式,讲述自己的设计观点,传播设计美学,同时也可以找到榜样,努力更有方向。